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贺信三周年]贺信精神引领油料所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农科院建院60周年贺信以来,油料所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三个面向”“两个一流”指示精神为引领,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油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油料科技创新新高地,科技创新和服务产业能力全面提升,为支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引领,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三年来,始终坚持理论、技术、产品链式创新和协同创新相统一,充分发挥产业技术体系和创新联盟等作用,加强对内对外合作交流,在重大任务创新上取得新成就。

  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呈现全面发展良好势头,发表SCI论文260余篇,影响因子6以上的31篇,论文质量和数量显著提高。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8项,其中国家科技成果奖励1项,湖北省科技成果4项,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3项,连续11年获得湖北省科技成果一等奖。在油菜高含油量发掘与利用、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和高品质菜籽油绿色加工技术等方面居国际领先水平。

  高产高油优质油料作物育种实现新突破。育成的高产高油优质多抗油菜“中油杂19”含油量超过50%,平均亩产油量比对照增长100.6%,入选2019年中国农科院10大科技进展;育成了全球首个硒高效蔬菜杂交种“硒滋圆1号”;首次发现对锈病具有免疫力的大豆种质资源,并成功克隆出相关基因;育成的高产优质大豆“中豆44”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达到66.76%,是目前我国脂肪与蛋白质总量最高的大豆品种;育成的油食兼用花生“中花26”含油量达53.71%、油酸含量达78.6%、大面积亩产超过400公斤;育成了我国首个适宜机械化的芝麻品种“中芝78”和首个适宜机械化收获、高产高油油莎豆“中油莎2号”。

  油料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全面推广。建立了品种、装备、农艺相融合的油菜、芝麻、油莎豆等油料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研制出高品质菜籽油产地7D绿色高效加工成套技术装备与自控系统、油料功能脂质高效制备、农产品黄曲霉毒素高灵敏快速检测等技术,促进了产业效益提升和高质量发展。其中,“油菜全程机械化技术”和“菜籽油产地绿色高效加工技术”入选2017中国农业农村十大新技术。

坚持产学研一体化推进,打造服务乡村振兴新范式

  乡村振兴油料科技支撑“863”行动开局良好,坚持一个团队对接一个基地、服务一个企业、创新一种模式、建立一套标准的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模式,建设了松滋、监利、婺源、安康等8个以上综合示范区,辐射带动60个以上重点示范县和300个以上微观经营主体。通过集成示范油料全产业链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模式、多功能开发利用技术模式、绿色高效高质产地加工技术模式,构建了油料产业提质增效与多元开发新模式新业态。成果年均应用面积3000万亩以上,年增经济效益4亿元以上,有力解决了油料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

  科技扶贫开辟了乡村产业振兴新途径,充分利用恩施当地资源优势打造的千亩油菜花海,盘活了当地的旅游资源,壮大了集体经济,促进了农民就业创业,实现了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收入双增加,全村整体脱贫摘帽。通过拓展油菜功能、控制花期等综合新技术,为婺源打造秋季油菜花海景观,推动婺源实现了错峰花期旅游经济新增长。

坚持人才强所战略,不断推进人才队伍结构优化升级

  坚持人才“第一资源”理念,坚持“推年轻、强领军、补短板、优环境”,大力实施“123”人才培育工程(即通过3-5年左右时间,培养10名国家级人才、20名左右省部级人才、30名左右院所级人才)。三年来,2人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入选农科英才,其中顶端人才2人、领军人才9人、院级青年英才3人。通过实施特聘专技岗位培养办法、优秀硕士培养管理办法,完善各类青年人才发展“快速通道”。油料科技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显著提升,在岗博硕研究生导师达到74人,在所研究生达到224人,3名博士后获中国农科院优秀博士后称号。人才结构不断优化,高级职称专家达到110人,占全所专技人员比例提高到47%,形成了院士领衔的国家级、省部级、院级、所级结构优化的多层次可持续的人才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