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贺信四周年]贺信精神引领油料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5月26日是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农科院建院60年贺信四周年。四年来,油料所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聚焦“四个面向”,加快“两个一流”院所建设,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理论、技术、产品链式创新协同推进,人才队伍、重大装备和平台建设全面提升,成果转化和服务产业发展有效支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育成油料作物新品种96个,获授权国际国内发明专利124项,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53项,发表SCI论文370篇,其中高水平论文52篇,主持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7项,年均育成品种、授权发明专利、发表高水平论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科技成果产出实现量质双升。

  面向世界农业科技前沿,油料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取得系列重要进展,研究水平进入世界第一方阵。在全球主导完成甘蓝、甘蓝型油菜、芝麻等作物全基因组测序与分析工作,克隆了一批重要性状功能基因并揭示了相关遗传机理。在国际上首次克隆并鉴定了与含油量正相关的农作物种子性状细胞质调控基因、油菜裂角抗性基因等系列重要功能基因,揭示了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病原的侵染循环过程,创新性提出油菜超高密超高产理论和技术,创制出单株产量提高20%的油菜高产新株型优异种质。鉴定出广谱抗青枯病花生种质主效位点并首次开发出分子标记,验证了大豆株型相关基因改良株型、提高耐密和耐旱性的调控机理,为提高花生和大豆产量、含油量、抗病抗逆等农艺相关性状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使我国花生高油抗青枯病育种、大豆优质抗病育种等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揭示了褪黑素对老年认知功能的预防保护作用及调节机制、脂肪酶在皮克林乳液微环境下的“界面激活”催化机制、自由基靶向催化黄曲霉毒素毒性位点失活机制,探明黄曲霉毒素分子免疫活性位点及靶向诱导效应,为油料油脂绿色高效高值化利用与质量安全提供了关键理论支撑。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建成世界最大油料作物种质资源库,培育出突破性油料作物新品种,为产业稳固发展提供核心战略资源。建成保存国内外油菜、花生、芝麻、向日葵等种质资源3.6万余份的世界最大油料作物种质资源库,培育出一批高产稳产优质油料作物新品种。油菜新品系Q924含油量达65.2%,创世界已报道的油菜含油量最高记录;高产高油优质油菜“中油杂19”是我国第一个含油量达50%的国审冬油菜品种,在长江流域累计示范推广2000万亩以上;高产油宜机收油菜“大地199”“中油杂39”产油量比对照增产16%以上;早熟油菜“阳光131”创我国早熟油菜单产记录、连续三年居全国早熟油菜品种区试第一名;高产大豆“中豆44”蛋白+脂肪含量为国审品种中最高,达66.76%;大豆“油6019”创下了亩产303公斤的南方大豆产区高产记录;高油高产早熟花生“中花16”含油量达57.6%,单位面积产油量比对照品种增长30%以上,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全国4个花生主要推广品种之一,累计推广2000万亩以上;油食兼用花生“中花26”含油量达53.71%、油酸含量达78.6%、大面积亩产超过400公斤;育成了国内首个宜机收芝麻品种“中芝78”、首个观食兼用芝麻品种“中芝H16”。

  面向现代农业建设主战场,研发集成油菜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技术,为产业绿色高效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针对我国油菜机械化生产程度低和技术集成度差等瓶颈问题,联合国内优势单位,通过集成土壤适墒管理、适宜机械化收获的油菜品种、密度调控、缓控释全营养一次施肥、联合机械播种、芽前封闭除草、“一促四防”、机械收获、秸杆(菌核)腐解等9项核心技术,创建了“油菜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技术”,在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河南、陕西等省市主产区开展了集成示范,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超1亿亩,使油菜生产节本增效300亿元以上,促进了全国油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从2007年不足20%提高到53%以上,油菜机械化作业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0年该成果入选“十三五”我国农业科技十大标志性成果。在安徽望江等地建立了“六高”(高产、高油、高抗、高品质、高维生素C、高效益)油菜绿色高效技术示范模式,亩综合收益达到3600元以上,为促进我国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综合性技术解决方案。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开发高质营养油料产品,建立精准高效质量安全与品质评价技术,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在全球率先育成硒高效油菜蔬用杂交种“硒滋圆1号”“硒滋圆2号”,在不添加外源硒的非富硒土壤中生产出富硒蔬菜,提供了大众化的有机硒源食物,为富硒蔬菜市场发展拓宽了新途径。基于“安全、营养、绿色、高效、智能”理念,创新性建立了7D功能型菜籽油绿色高效加工技术,构建了科学系统的油料高效加工技术体系,开发出安全、营养、色香味俱佳和富含功能因子的高品质菜籽油等产品,为促进营养健康导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成果入选“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十大科技创新推广成果”和“中国农业农村十大新技术”,在湖北、安徽、四川等10多个省(区)的30余家新型农业组织和企业推广应用。研制出主要油料特异品质近红外快速检测技术,发展了油料品质集群算法,破解了油料产品特异营养成分检测灵敏度低、时间长的难题,检测时间缩短到1分钟,实现了油酸、亚油酸、生育酚、多酚等特异品质检测技术的现场化、简便化、实用化和标准化,已在油料品种选育与种子质量控制领域应用,带动了我国油料常规品质与特异营养品质同步检测、同步提升的整体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