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油料所2012年获奖成果简介

字体


        成果名称:功能脂质特色资源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员:黄凤洪、邓乾春、黄庆德、刘大川、钮琰星、李文林、杨湄、郭萍梅、万楚筠、刘昌盛、许继取、刘晔、郑明明、周新平、杨金娥
        起 止  时 间:2006年2月—2012年4月
        获 奖  情 况:2012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内 容  提 要:
        项目针对我国功能脂质特色资源加工技术水平低的现状,结合我国现代文明疾病以慢性非传染疾病为主的特点,以亚麻、紫苏、油茶籽和微生物油脂等我国特色资源为研究和开发对象,进行功能脂质特色资源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鉴定成果2项,居国际先进水平,授权国家专利5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获得保健食品批文1项。主要内容和特点包括:
        1、建立特色资源功能油脂的提质生产技术,显著提高特色资源功能油脂的品质
        针对功能油脂特色资源的原料特点,以开发高品质和高营养价值油脂为目的,建立了功能油脂提质生产技术:①针对微生物油脂等采用普通脱胶技术效率低的问题,采用超声波辅助油脂酶法脱胶,与传统酶法脱胶相比处理时间缩短50%以上,减少酶的用量40%以上;②采用易于分离且本身为食品的萃取剂进行亚麻油萃取脱苦,达到脱除苦味物质产生源、完全消除苦味的效果;③开发紫苏油粉末油脂制备技术,显著提高油脂稳定性和使用范围。
        2、突破了新型脂质功能因子的绿色制备工艺技术瓶颈,开发出构效明确的功能脂质因子
        以特色资源功能油脂中富含的主要功能成分多不饱和脂肪酸为功能素材,研究并建立了绿色安全的无溶剂催化和固定化酶法催化酯交换技术及配套的连续化逆流旋转塔式反应装置,解决了酶法合成脂肪酸甾醇酯工艺技术中成本高、反应效率低等问题;产物纯度大于95%,得率大于80%,且具有显著的降脂活性。
        3、攻克了功能脂质高值化技术难题,开发出功能脂质健康产品
        以上述功能油脂与脂质功能因子为素材,采用高效乳化技术、胶囊化技术、营养强化技术等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研发了具有降血脂作用和促进生长发育作用的重组新型营养油、具有缓解视疲劳功能的中油牌爱星软胶囊等高附加值功能食品,具有适用人群广、安全性好、生物活性显著等优点。
        将以上成果组装集成,在湖北、湖南、甘肃、河北、江西等10家特种油料加工龙头企业及健康功能产品生产企业推广应用,解决企业生产技术难题,近三年新增利润2.3亿多元,税收8000多万元,显著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益,带动了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就业岗位增加。
       

        成果名称:油茶籽高效加工利用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员:黄凤洪、李文林、刘昌盛、邓乾春、周新平、黄庆德、 钮琰星、杨湄、万楚筠、彭宣炎、郭萍梅、程小英、杨金娥、许继取、郑明明
        起 止  时 间:2002年3月—2011年12月
        获 奖  情 况:201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一等奖
        内 容  提 要:
        主要技术内容:本项目紧紧围绕制约油茶籽高效加工与多层次增值的产业化重大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油茶籽脱壳低温压榨、清洁低温炼制、茶皂素提取、茶籽营养油深加工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开发。
        技术经济指标:①首次采用挤压和碾磨以及风筛复合分离原理,研制出了原理新颖独特、快速高效的油茶籽脱壳分离装置,油茶籽脱壳率≥98.5%,仁中含壳≤4%、壳中含仁≤1%。②采用双螺旋以及榨螺和榨圈联合压榨的原理,并独创性地设置多段带刀刃刮刀机构,突破了油茶籽低残油低温压榨技术难题,开发出的低温榨油机压榨饼残油<4%,低于国内外报道指标。③首次研究建立了油茶籽脱壳低温压榨低温炼制新型工艺技术,开发出的"低温压榨油"达到压榨一级茶籽油标准; 生产成本比现有常规工艺降低31%以上,加工利润提高53%以上。④首次研究建立了从茶籽饼粕中超声波辅助提取茶皂素的新型工艺技术,茶皂素纯度>90%,具有工艺简捷、成本低、产品附加值高等显著特点。⑤通过脂肪酸重组技术,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以油茶籽油为主,适量添加其他功能油脂及天然微量营养成分,设计和筛选出具有调节血脂和改善生长发育作用的两种新型功能油脂。
知识产权情况:本项目已获得国家专利4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申请国家专利5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油茶籽高效加工技术及关键设备的开发研究均为自主创新并拥有知识产权。
        推广应用及效益情况:本项目成果已在湖北、江西、湖南、福建等地十多家企业成功应用,开发出了“得尔乐”、 “四季春”、“得尔乐”、“华饴”、“林之神”、“茶香物语”、“本草天香”等品牌的高级茶籽油、营养油和茶皂素等系列产品,显著提升了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2004-2011年,项目共获得新增产值21.66亿元,新增利税3.83亿元,显著地提升了我国油茶籽的加工技术经济水平和产业竞争力。通过项目的实施,建设了多个油茶种植基地,有力的推动了“企业+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提高了农民种植油茶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

        成果名称:高产高效优质油菜中油杂12的选育与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油料作物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员:胡琼、梅德圣、张春雷、马霓、陈玉峰、刘佳、付丽、鄂文弟、赵启、鲁剑巍、付桂萍、陈遵东、荣维国、李晓琴、余有桥
        起 止  时 间:1991年01月—2011年12月
        获 奖  情 况:2012年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内 容  提 要:
        该成果采用多亲本复合杂交,选育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稳产、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中油杂12;在系统研究其养分吸收与积累规律,开展全程机械化研究和示范的基础上,建立了科学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通过科研单位与种业公司合作开发,促进了该成果的转化,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中油杂12的主要特点:(1)丰产性好:在2003-2005年湖北省油菜区试中,两年平均亩产201.68公斤,比对照中双9号增产15.03%,居第一位,是湖北省油菜区试中首个平均亩产超过200公斤的新品种;在2004-2006年长江中游区试中,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5.62%,居第一位,是国家油菜区试中首个比中油杂2号增产5%以上的新品种。(2)产油量高:2003-2005年湖北省区试亩产油量84.38公斤,比对照中双9号增加19.83公斤,增产幅度达21.32%。2004-2006年国家区试亩产油量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9.07%。(3)稳产性强:在湖北省和国家长江中游区试3个年度共40个试验点次中增产点次占80%。(4)种子纯度好,制种安全性高。(5)养分利用率高。
        建立了中油杂12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通过精确研究中油杂12的物质积累和各种必须营养元素的吸收规律,确定了合理的肥料用量、比例和施肥方式。开展中油杂12全程机械化农艺研究,明确了中等肥力下,中油杂12直播密度为2万株时,不倒伏,不影响机械收获,单产可达200公斤以上。探明了在90%以上角果呈现枇杷黄时为联合收获最佳时期,总损失率小于7%。在此基础上制订了科学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推广应用情况:建立了“种子生产总经销公司+市场代销网络+示范宣传”市场化开发营销模式,构建了中油杂12快速转化大平台。制订了中油杂12亲本繁殖技术规程和杂交制种技术规程,建立了准确、快速的室内种子纯度分子检测技术,形成了规范的中油杂12种子质量全程控制技术体系。2006年以来,在湖北、江西、湖南、安徽等省市累计推广种植1654.7万亩,总经济效益8.42亿元,为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成果名称:抗病、高产和广适应芝麻新品种中芝12的选育及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油料作物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员:赵应忠、刘红艳、危文亮、吴坤、杨敏敏、李金树、付玲
        起 止  时 间:1995年01月—2011年12月
        获 奖  情 况:2012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内 容  提 要:
        芝麻是我国重要的特色优质高效油料作物。长期以来受病菌危害、气候异常、品种遗传基础狭窄等诸多因素影响,现有推广品种大多表现产量不高、不稳和适应性不强。针对上述情况,项目单位以菲律宾引进的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CLSU-9与本地高产优质品种宜阳白杂交,经系谱法选择育成了高产、抗病和广适应芝麻新品种中芝12。通过院地、院企多元合作开展良种良法配套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实现了推广面积的最大化,对芝麻产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1)是长江流域首个利用地理远缘外引优异种质与本地优良地方品种杂交培育的芝麻新品种。DNA指纹图谱分析表明,中芝12与现有育成品种的遗传差异大,拓宽了我国芝麻品种的遗传基础,对芝麻遗传资源、育种理论和方法创新有重要参考价值。
        (2)是湖北省“九五”、“十五”期间培育的首个高产、广适应芝麻新品种。在湖北省区试中,中芝12平均亩产80.88kg,比对照鄂芝2号增产14.32%,且两年13点次均增产,增产点次占100%,是湖北省1996~2005年期间单产水平最高、增产幅度最大且增产点次率达100%的新品种。
        (3)是湖北省“九五”、“十五”期间唯一一个兼抗茎点枯病和枯萎病两大主要芝麻病害的抗病品种。在湖北省区试和全国区试中,中芝12的茎点枯病病情指数分别比鄂芝2号和豫芝4号低35.9%和30.65%,相对病情指数是1996~2005年湖北省区试及2002~2003年全国区试中最低的;其枯萎病病情指数分别比两对照种低17.8%和55.98%,也达到了较高的抗性水平。
        (4)籽粒商品性好、品质优良。中芝12平均含油量56.09%,最高达60.68%,蛋白质含量20.11%,种皮纯白,籽粒大,商品性好,综合品质达优质标准,被相关外贸企业和加工企业指定为主要收购品种。
        通过院企、院地多元合作的模式,在湖北及邻近省份开展中芝12良种良法的示范推广。据不完全统计,2005~2011年中芝12在湖北及河南、安徽、江西、江苏等省累计推广种植1098.2万亩,增收节支总额达9.5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