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地下果实也出油?10年改良,非洲油莎豆终成我国油料作物

  中国农科院育成高油高产新品种“中油莎1号”
  有一种植物象花生一样在地下结果,同样富含油脂,你见到过么?
  这就是非洲的草本油料作物油莎豆,也叫油莎草。油莎豆在地下结的豆子实际上如马铃薯一样,是地下块茎,不过它的外皮紧紧包裹,不像花生豆还有外壳。油莎豆既能吃,又可炼油,享有“生命之果”的美誉,叶子还是优良的牧草和饲料,极有经济价值,开发潜力巨大。自上世纪60年代引进以来,我国一直在作驯化和品种改良研究。
25日,记者从位于武汉的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获悉,该所选育出油莎豆新品种“中油莎1号”,近日通过了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组织的品种认定。这是我国育成的首个高油高产油莎豆品种。

  该所油料逆境生物学团队历经10年,通过辐射诱变、提纯复壮,以及南繁加代穿梭育种方法,成功选育出这一新品种。它的块茎种子含油量31.3%,是长江流域含油量最高的油莎豆品种;油酸含量68.2%、亚油酸含量11.0%,品质可与橄榄油媲美。每亩生产块茎鲜重947公斤,按40%含水率折算,干重568公斤,产油超过170公斤,约为大豆4倍、油菜2倍、花生1.5倍,被称为“油料作物之王”。
  油莎豆抗逆性强,适宜在荒地、滩涂地及盐碱地等恶劣地方种植生长,有助于土地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因而我国大力推广,列入了《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培育新品种,发展这一产业对我国油料种植、加工及饲料畜牧业等产业融合发展以及农民脱贫致富都具有重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