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汉中,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农业部油料指导专家组组长、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油菜遗传育种团队首席专家。先后主持国家973项目等重点项目(课题)20多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共2项和省部级成果奖4项,以主要完成人获省部级成果奖3项;以第一完成人育成油菜新品种17个,先后实现了多抗、高油和高产三次跨越,累计推广1亿亩以上,其中2个还被同行专家作为优异亲本培育22个新品种并推广2300多万亩。发表含国际权威刊物等论文123篇,累计被引用4673次。
“实现农村产业兴旺和乡村振兴,要依靠谁?首先要依靠广大消费者的消费拉动。为了谁?首先要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前,在第二届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国家战略创新峰会启动仪式暨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副院长王汉中为山东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建言献策。
现代农业是商品农业,要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
“新时代的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本质区别在于,现代农业是商品化生产。”王汉中认为,传统农业的组织方式、生产方式已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当前农业的生产方式、组织模式正面临一场深刻的变革。
决策难、风险高、链条长、技术多、周期长是农业商品化生产的五大特点。新时期的农村由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王汉中认为,传统生产方式已不适应新的要求,必须转变为规模化生产、绿色化投入、机械化种植、智能化管理、集团化运营、国际化发展、产加销一体的现代化生产方式。
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生产主体。“现代商品农业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必需由企业家、技术专家和高素质产业农民这三种类型的‘种地’主体共同实施。”王汉中说。
农业组织模式和生产方式需要转型,农产品定位和质量也要有一个转型。“在新时代,安全、绿色、健康、多元成为新的农产品消费需求,要以此为导向组织农业生产,同时融入新技术,比如人工智能、全自动化等。”他认为,新型农业生产者要有为消费者创造新价值的信念和理念。
乡村振兴首先要依靠消费者、为了消费者,满足广大消费者新的消费需求和对美好生活向往,在此基础上实现广大生产者的利益和价值,最终实现乡村振兴。“山东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很大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如果实现了上述两个转型,山东农业将会为中国现代化、为乡村振兴战略、为满足消费者新的需求,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王汉中说。
乡村振兴要解决留住村民、引来市民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农民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当前,随着我国社会城镇化加速发展,高素质青年农民有的已经进城,有的准备进城,还有的向往进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是要解决留住村民、引来市民的问题。”王汉中说。
他分析认为,目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大的体制机制障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农村教育、医疗、养老、卫生、交通、通信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与城市差距巨大。二是农村的房产等财产还不能在市场流动。三是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如果这些改变不了的话,广大乡村就难以引来资本和人才等要素,农民的房屋等财产就很难变为财富,市民的财富也很难转化为对乡村美好生活的向往。”
科技工作者要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撑
进入新时代,我国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农业生产方式催生了新一代农业生产者,产生了新的技术需求,这些决定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也成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点。
王汉中认为,目前我国农业科技从学科布局、区域布局、创新链布局、创新方向、研究重点、科技投入机制、协同创新机制、成果转化机制、院所和科技人员评价机制、人才队伍结构和素质等诸多方面,均不能适应新时代实施以人民为中心的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
“我们要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以新的消费需求为导向,以新的技术需求为牵引,调整创新布局、研究方向、重点任务和体制机制,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激励创新、促进转化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依靠制度创新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源源不断的驱动力。”他认为,创新驱动最终要落实到人上面来,要为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提供舞台和环境,吸引青年人才投身农业和农业科技,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科技工作者要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业农村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高效益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支撑,真正把农业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转变到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上来,这是我们新时代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崇高使命。”王汉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