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D菜籽油引起人们的关注
功能型7D菜籽油生产加工技术在湖南的示范工厂 中国农科院油料所供图
一年前,让四川壤巴拉慧科生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壤巴拉慧科公司)技术员吴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该公司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油料所)引进开发的一款高原绿色菜籽油“壤巴拉慧科”上市不久便供不应求。为满足市场需求,公司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
这款高品质菜籽油带来的,不仅是企业盈利,还改进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
这正是油料所所长黄凤洪所期望的。“壤巴拉慧科”的问世,“功能型7D菜籽油生产加工技术”功不可没,这是黄凤洪及其团队近年来主推的技术。
不过,对于整个油菜产业,黄凤洪有更长远的构想。他告诉《中国科学报》,未来要构建功能型7D菜籽油产业体系。具体做法是:从品种、生态、原料、技术、产品、品牌、服务、文化等入手,建立油菜全产业链绿色优质高效生产模式,依靠功能型7D油打造国油品牌和文化,建设科普宣传与服务体系。
连“点”成“链”
对于油菜产业而言,品种、化肥、技术等要素都非常重要。黄凤洪认为,如果考虑到成果转化,它们各自都能卖钱,但这种点式转化并不是黄凤洪所要的,“现在的成果需要链式转化”。
黄凤洪所说的链式转化,即全产业链转化。以优质油菜产业链为例,包括品种、栽培技术、加工技术、市场及品牌打造和后期服务等。
听完黄凤洪的介绍后,前来调研的中国工程院“‘质量兴农’重要技术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副组长、中国农科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党委书记汪飞杰的第一反应是:“相当于打包服务,明码标价?”
“对,就是要提供产业技术系统化解决方案。”
黄凤洪的想法是基于乡村振兴的具体实施地点在乡村这一特点,“原来成果转化都是在城镇,提法是城乡融合;现在要解决乡村问题,就是空心化和人才缺乏的问题”。他认为,新形势下,油料所的科技创新形式、技术转化形式需要再造,目的是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即以乡村为主体的现代农业新型经营组织的构建。
在黄凤洪看来,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是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最基本的着力点和功能单元。但这个主体怎么来构建?“通过对国内外现状的调研,我觉得要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的微观企业主体,这就需要‘4+1工程。”
据他介绍,“4”是指乡贤、乡级政府、乡民和乡土文化,这四个部分构建完后,“1”就是科技如何驱动,解决区域特色产业的“卡脖子”技术。
事实上,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我国油菜生产由低产向高产优质的革命性飞跃,经过30多年的联合攻关,我国油菜单产和总产实现了翻番,品质提升为“双低”优质品种。
然而,“优质未能有效的优用”的现状让油菜产业从业者非常着急,具体表现在优质品种生产不出优质菜籽、优质菜籽加工不出优质健康油。
为此,黄凤洪团队研发出了功能型7D菜籽油加工技术。所谓“7D”,是指7项独创核心技术。油料所副研究员刘昌盛向《中国科学报》介绍,与传统榨油工艺相比,新技术在工序上减少50%以上,具有绿色高效,全程自动控制,无化学添加,无三废排放等特点,能耗生产成本降低30%以上。
目前,该团队已研发出日处理5吨、10吨油菜籽等不同规模的高品质浓香菜油产地加工成套技术装备,并在全国20家油料加工企业推广应用。该技术也被农业农村部评为2017年中国农业农村十大新技术和农产品加工十大创新推广成果。
按照黄凤洪的构想,通过“4+1”工程,最终要做到“四间(尖)真情”,即从田间到车间,再到舌尖,最后到达心间,实现品牌文化的提升。
立足实际
黄凤洪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让中国人吃上好油的同时,实现我国油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食用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但我国食用油日均消费量达70g/人,远高于国家膳食推荐标准25~30g/人/天,且饱和脂肪酸食用油消费比例高,食用油过度消费和不平衡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特别是导致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等慢病的重要诱因。
菜籽油作为我国最悠久、产量最大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食用植物油,占国产食用油的55%以上。“与其它食用植物油相比,双低优质菜籽油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且后者的成分平衡合理,是最健康的大宗食用油。”黄凤洪说。
他所说的“双低”是指低芥酸和低硫苷。两者超量都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如国家标准要求低芥酸菜籽油的芥酸含量不得高于3%。
然而,由于宣传和重视不够,优质菜籽油的营养健康优势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如功能型7D菜籽油生产加工技术尚未得到快速推广应用,缺乏优质菜籽油产品的国家知名品牌。
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鼎湖镇柏树村党支部书记陈元根深有感触。2018年5月,柏树村引进了油料所创建的功能型7D菜籽油生产线,开发出“原根牌”浓香菜籽油产品。“但由于人们认识不够,产品的销售范围有限。”陈元根告诉《中国科学报》。
不过,陈元根对这种高端菜籽油产品的未来很有信心。
而令黄凤洪更为担忧的是,食用油作为国家食物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消费总量每年以100万吨的速度增长,且自给率不断下降。
据统计,2018年我国进口油料9448.9万吨,其中油菜籽475.6万吨;进口植物油808.7万吨,其中菜籽油128.6万吨。食用油对外依存度已高达65%以上,其供给安全不容乐观。
“油菜产业是我国唯一能够与国外油料作物抗衡的优势产业,能够开发菜用、蜜源、观赏、饲用、肥用等多种利用功能。”在黄凤洪看来,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角度出发,研发高品质的功能型菜籽油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打造区域品牌
“南方有多少冬闲田可以种植油菜?”汪飞杰问道。
“目前长江流域有近1亿亩冬闲田可发展油菜。长江流域特别是南方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不仅不影响粮食生产,还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减轻病虫害,显著提高粮食的产量和品质。”黄凤洪回答。
据他介绍,油菜南迁北移潜力巨大,南方稻油复种可增加油菜种植6000万亩以上,北方因节水生产的需要可增加油菜种植2000万亩以上,加之还有3000多万亩盐碱地可种油菜,全国总种植面积潜力在21亿亩以上,是国家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优势作物。
基于优质未能有效优用的现状,黄凤洪认为,急需明确功能型优质菜籽油的营养健康功能、质量标准与指标,构建健康好油的生产技术体系,培育和推广新型油菜新品种,创新可复制可推广的以功能型7D菜籽油产地加工农民合作社等微观企业为主体的种、产、加、销全链条产业化经营模式。
“没有质量保证,一切品牌都是瞎搞。”黄凤洪告诉《中国科学报》,这种模式要以产品品质与技术标准为支撑,以品牌打造为核心,构建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梯级体系。
他解释道,基于目前制定的7D油产品和原料菜籽质量标准,先创建企业品牌,保证基本的投资回报;然后打造区域品牌,实现品牌共享,“让农民不离乡、不离土,还保证收入”。
2018年8月,壤巴拉慧科公司引进油料所技术正式投入生产,开发的“壤巴拉慧科”产品供不应求后,将生产能力由5吨/日升级改造成10吨/日。吴双告诉《中国科学报》,目前年均生产能力已提高到340吨,增加营业收入2560余万元。
可喜的是,生产能力增大后,壤巴拉慧科公司能够以高于市场50%的价格全额收购当地的油菜籽,促进了农民大规模种植油菜,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尤其是实现脱贫具有显著拉动作用。
据悉,黄凤洪及其团队正在全国布点,分阶段将构想付诸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