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上戴着草帽,脸上捂着口罩,大半身体被油菜花遮住,哪怕走到近前,也分不出眼前的人是谁。3月24日,湖北武昌,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的试验田里,上百亩油菜的花期就要过了,大部分油菜花已经不那么鲜艳,还有少部分花枝上套着纸袋。那些是科研人员选择育种的,套上纸袋,是为了防止和其他未选择的油菜互相传粉。
几位科研人员正在花田里忙碌,花期快过了,纸袋也该拿下来了,还要给花田搭防鸟网。油料所油菜遗传育种研究室主任王新发也在其中,从春节前开始,他已经在这里连续工作了近70天。
工作人员正在花田里忙碌。受访者供图
油料所复工,其实很多人从未离开
3月23日,中国农科院发布信息,全院分类有序推进科研生产工作恢复,目前已有81个科研基地复工,其中包括油料所武昌、阳逻两个基地。
这是油料所在武汉的两个重要基地,据介绍,阳逻基地可耕种面积大约1000亩左右,武昌基地可耕种面积800亩左右。两个基地种植的油菜面积总共约500亩,其中育种所用为400亩左右,其他供栽培、植保、土肥等研究的面积约100亩。
基地种的都是冬油菜。受访者供图
两个基地种植的油菜都是冬油菜,大约在9月-10月播种,春节前为越冬期,正月十五左右,冬油菜开始抽苔,早熟的品种可能已经开始开花。王新发介绍,“这一周期也会随着气温的变化而稍有不同,今年气温较高,油菜的生理期提前了1周左右。也就是说,正月初七、初八,正常上班的时间,就要进行田间管理了”。
疫情发生后,位于疫情一线的武昌和阳逻基地,都相继封锁了,那时候,有人已经回家过年,有人还没来得及走。
从正月初八开始,王新发和留在武昌的几位科研人员,以及聘用的工人,就开始下地干活儿,一直到现在,几乎没有停过。
“我们团队没回去的,大约有7、8个人,整个油菜团队,接近20人,我们一直都在工作”,王新发说。
选株套袋放蜂,疫情下忙碌的春天
春季的农田是忙碌的,科学家们的试验田,比寻常的农田更忙,以育种来说,春季的工作就是选株,选出那些长势更好的植株,作为重点培育材料。
“今年的选株和往年有些不一样”,王新发说,“一般选株,首先选出那些优异的植株,给每一个单株编号、挂牌,然后套上袋子,以防它和其他油菜互相传粉。但今年因为疫情,中间有一段时间不能下地。幸好住在基地的工人可以下地,我们通过远程指导,给那些长势较好的植株先套上袋子,然后等我们进入后再选。”
套袋并非一劳永逸,套袋之后,每两天都要提一次袋子,“油菜在长,所以要定时把袋子提高一点儿,防止油菜长起来后,被袋子压折。提袋的同时,还要把落在袋底的花瓣抖掉”,王新发说。
套上网帐后,蜜蜂无法传粉,还要放蜜蜂,“那些选出来用来繁殖的植株,会用网帐隔离开来,然后放蜜蜂进去,保证传粉的顺利”,王新发说。
进入3月下旬,油菜的花期就快结束了,此时要把袋子摘掉,这也是该团队现在正在做的工作,同时要做的,是防鸟。
用网子遮上可以防鸟。受访者供图
“花落结实之后,就要防鸟了,鸟很聪明,它们会选择那些最好的植株,然后把整株油菜上的种子吃光。所以要用网子遮上,鸟落不下去,就能保住种子”,王新发说。
全面复工,油菜今年长势很好
几十公里外的阳逻基地,经历和武昌几乎一样,那里的工作也没有停过。为了保证疫情防控与科研生产“两手抓”,油菜遗传育种团队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副院长王汉中院士多次电话指导,油料所所长黄凤洪两次到现场考察指导,最大限度地把疫情对科研的影响降到最小。
十几天前,阳逻、武昌基地逐步恢复工作秩序,从事油菜生产的科研人员经过审批后可以进入开展生产,但同时要接受严格封闭管理。另外,在外人员也已经逐步返汉,准备复工。
今年油菜的长势没有受到影响。受访者供图
将近70天的隔离,也是将近70天的工作,数百亩油菜从返青到抽苔,再到开花,如今,花期都要过去了。
“今年的情况特殊,但只是人的情况特殊,油菜的长势不受影响”,王新发说,甚至,和往年相比,今年的油菜还格外好一点儿,“春节以后,雨水均匀,开花后雨水又比较少,阳光充足,有利于油菜的生长,所以今年的长势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