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食用植物油自给率仅30% 七院士为我国油料发展建言献策

  光明网讯(记者宋雅娟 肖春芳)10月24日,在由中国农科院油料所主办的科技创新引领油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傅廷栋、张新友、盖钧镒、官春云、王汉中、李培武等众多院士专家齐聚一堂,聚焦新形势下我国油料产业发展面临的新要求、新机遇、新挑战与“卡脖子”技术解决路径。

  油料是人类三大营养素中油脂与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全国油料常年种植面积约4.5亿亩,在国家食物安全和乡村振兴、健康中国战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当前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形势严峻,食用植物油自给率仅约30%,随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双重影响使进口不确定性增大。为此,南京农业大学盖钧镒院士指出,我国油料作物生产必须综合自给,以发展产量为核心,为人民油脂与蛋白需求提供坚实保障。

  中国农科院副院长、油料所王汉中院士提出了推进新的绿色革命的构想,以发展占国产食用油半壁江山的菜籽油为重点,通过理想株型改良、高密高产栽培技术等手段大幅提高油料作物单产,逐步增强我国油料产业的风险应对能力,推动“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

  针对当前油料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等问题,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院士认为,要面向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进多功能利用,拓展油料作物饲用、菜用、肥用、蜜用、观赏等新功能,与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旅游事业相结合,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相结合,大力提升产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他说,“新时期,我国油料产业发展的特色是以油为主,因地制宜。”

  随着人民营养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油料生产亟需向高品质、好营养方向转变。中国农科院副院长万建民院士以稻米品质的改良为例,对提高油料产品外观品质、食味品质、营养品质、功能品质进行了展望。

  湖南农业大学官春云、河南省农科院院长张新友两位院士对我国高油酸油菜、高油酸花生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回顾,并就优良品种选育推广、蛋白利用技术装备研发、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培育等提出了建议。油料所李培武院士对植物油分子原位识别检测、全二维气质风味检测等技术进行了介绍,指出了未来油料检测“灵敏、特异、快速、便携、高通量”的发展趋势。

  链接:https://share.gmw.cn/tech/2020-10/26/content_343079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