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万一次,820万两次,820万元第三次,成交!”5月31日上午,202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科技成果专场拍卖会在武汉举行。现场,安徽一家企业以820万元的价格,竞拍获得了油料所的一组(两个)大豆新品种。当天,8个春大豆新品种现场竞拍,小小的大豆种子成为“身价”高高的“金种子”,成交金额总计3000万元,科技成果实现“纸变钱”。
活动现场
企业二次来竞拍,去年刚“娶”回一个品种
“中豆52是个十分优质的品种,它既高产又优质,亩产200斤以上。”中油所副研究员杨中路,如数家珍地介绍着新品种。专家精彩的成果路演结束后,紧张的拍卖环节正式启动,安徽永民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洪湖市新堤农之福农资经营部等省内外10家公司参与竞拍。
“800万、805万、810万……”中豆62和中豆52作为第一组拍卖的科技成果,引来多家企业争相竞拍。最终,安徽永民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拔得头筹,以820万的价格拍下这两个大豆新品种。“我们觉得很值。”该企业相关工作人员赵雷兴奋地说。
企业竞拍
这不是永民种业第一次和油料所“结亲”。去年5月,在同样的大豆新品种专场拍卖会上,永民种业就以1500万的价格将中豆63拍下。“中豆63产量高品质好,供不应求,我们不用做太多宣传推广,种植户就直接来采购,他们也实现了增收增益。”赵雷说,此次拍得的中豆62和中豆52将进一步丰富企业的大豆品种,在未来三到四年预计可以为企业带来一亿元的利润,同时也可以很好地助力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豆产业的发展。
第二轮竞拍环节,氛围更加激烈。“我们出770万!”山东劲豆种业有限公司的高新勇第一次报价就比起拍价高出了40万。“湖北的大豆种子品质非常好,蛋白质含量非常高。这次我们志在必得,就是冲着中豆68和中豆56而来。”高新勇说,去年他也来湖北寻过好种子。
经过几轮竞拍,8个春大豆新品种以3000万的总价成交,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各位竞拍成功的企业进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
项目签约
12年的研究成果,盼找个“好人家”
看见团队用汗水浇灌的成果一个个以高价拍卖出去,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所南方大豆遗传育种团队首席研究员周新安非常欣慰,“为了培育出这些优良大豆新品种,科研人员工作都非常辛苦。农民中午还能休息,但我们搞农业科研的人员为培育出耐高温高湿大豆品种,经常在大夏天正午,顶着太阳下地工作。我们团队育种骨干杨中路、陈海峰等专家都具有这种不怕吃苦做育种,努力钻研出品种的育种人精神。”
今年60岁的周新安,已从事大豆研究工作近40年,他带领的团队是中油所唯一从事大豆研究的团队,“我们所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收集资源,七十年代后期开始杂交育种,一直延续到现在。单个品种的培育周期基本都需要十二年左右,经过三代人的努力才取得今天的成绩。”周新安表示,品种通过审定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后续的栽培技术等配套研究、示范推广也需要跟上,才能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中豆52
“好姑娘也要找好人家,我们都是三好学生的话,科技转化的效率就会更高。有实力又有影响力的公司,能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更好服务产业发展。”中油所所长黄凤洪说,竞价的意义并不在于钱,“以前我们一分钱都不要时,一些企业没有付出就没有压力,不好好利用成果。通过竞争获得的种子,企业们会更有动力。”他表示,“纸变钱”也能更好地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让科研人员有获得感,激励他们继续做好科研攻关工作。
湖北是科教资源大省,也是农业大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至关重要。近年来,湖北省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坚持产学研协同创新,建设了湖北洪山实验室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实施农业科技项目5000余项,产出了大批优秀农业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64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