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客户端]从绝壁花海到峡影花谷,油料所博士团队:事不成,人不撤

阳春三月,油菜花开。

4月6日,恩施市屯堡乡田凤坪村,2023年油菜花节正在举行,朝东岩绝壁之下,2000余亩竞相绽放的油菜花海为整个村庄铺上一层金黄锦缎。连日来,“绝壁花海”景观吸引了每天数千名游客观光游览,沿途的特产小摊前人流穿梭,餐饮农家乐一片繁忙。“今年是田凤坪村举办的第五届油菜花节,‘绝壁花海’已连续数年入选了湖北十大观赏油菜花的热门景点。”开幕式上,主办方介绍说。

11.jpg

2023年油菜花节在恩施市屯堡乡田凤坪村热闹开场。

“趁着花节,一天就可收入1000多元,守个十几天,收入万元没问题。”在进村路边支起土特产小摊的村民孙琼一边忙着招待游客,一边乐得合不拢嘴。摊子上摆着土鸡蛋、油菜花蜜、腊肉、富硒茶叶。

同时,距离此一百公里外的恩施市崔家坝镇斑竹园村则是另一番景象。田里的油菜花稀疏开放,赶在花完全盛开前,从村里临时雇来的“工人”们正忙着第四次采摘油菜薹,这些工人按每天150元工资现结。摘下的油菜薹迅速打包好,放进冷库,再独立分装,根据在线订单的数量,48小时内快递发向全国各地。脆甜可口的油菜薹可凉拌、可清炒,已成为近两年电子商务的新宠。“为保持新鲜,我们都是根据订单组织农民下地采摘,随采随发,随发随空。”专做油菜薹在线销售的浩宇农业与电子商务中心工作人员说,“每斤5块钱收,在电商平台上零售可卖到15~20元。”

22.jpg

新采摘的油菜薹放入冷库,等待打包分装,快递发送。

从“绝壁花海”农旅结合的热门打卡点,到“峡影花谷”的新兴订单农业,田凤坪村和斑竹园村两个相隔百公里、海拔上千米的山区贫困村如今不仅完成了按期精准脱贫,还发展了“油、菜、花”多功能利用的新模式,走上“农旅文商”深度融合的振兴新路。

两个网红点的背后是同一个团队转战两地、持续8年的不懈接力:2015年,中国农科院油料所驻点帮扶田凤坪村;2021年,斑竹园村成为新一轮驻村帮扶点。油料所每年派出三到四名年轻科技人员组成“博士服务队”,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村干部,结合当地资源优势,以科技扶贫,把油菜花打造成致富“金花”,将恩施武陵山区大片荒芜的冬闲田变成乡村振兴生机勃勃的特色田。

田凤坪村几年前还是个连吃水都困难的深度贫困村。2015年结对帮扶以来全程参与选点,并于2017年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任小平还记得刚来到田凤坪村时的情景:山坡的梯田已经由水田改为旱地,之前种过板栗和核桃,但因为产量、加工、贮藏和运输等问题,都不成功。“一到冬天,满山如同荒地。”任小平说,“农民不知道怎么办,我们对科技扶贫也没什么概念。”

田凤坪村近处的梯田层层叠叠,远处的朝东岩巍峨雄伟,绝美景色给了还未脱书生气的博士们灵感——把景色作为扶贫手段,让科技增添人文色彩,“油菜良种繁育与观花旅游结合”成了他们谋划的帮扶之策。“田凤坪村在恩施大峡谷的前端,风景如画,很有意境,我们选择用油菜来改变当地的种植结构,设计之初就想着把它打成一片花海,不仅仅是种‘油’菜,而且要种油菜‘花’。”任小平说。

3.jpg

刚采摘下的油菜薹。

美好的愿景被农民当头泼下一盆冷水:“油菜几十年前就种过,一两百斤的产量,遇到荒年,甚至颗粒无收,能成什么气候?”

一位70多岁的老党员、村小组长说的话,任小平至今还记得。他被服务队劝种油菜劝得急了,发飙怼道:“你们镀个金就跑了,剩下的烂摊子还不是我们收拾?”

这话刺激了博士服务队,“我们是来干实事的,事不成,人不撤!”他们暗下决心。

为了打消农民的顾虑,他们打出了“三包”牌,包种子、包化肥、包收购,“只要种油菜,前期不要你一分钱投入,我给你提供化肥,给你种子,你只要出力出地,打下的种子我们全部高于市价回购。”

“三包”的底气来自于国家的补贴政策和油料所自身的制种产业链条。他们将油料所新培育的油菜品种拿到田凤坪村栽培制种,收获的种子作为良种再投放到市场,“实际上,我们进来的时候,是带着技术、带着产业链来的。我们说,不管你种多少,我回收多少,而且比市价贵几毛钱,不用担心市场,就相当于从种子到种子,将田凤坪村嵌入到我们的产业链中。”

现任油料所产业中心负责人的任小平喜欢算账,他给农民算了一笔账:我们的油菜新品种菜籽产量每亩四到五百斤,我们比市场价格高15%左右收购,3.5元一斤,农民种一季油菜,纯种植收入一亩增加1400元,“这个钱是从空闲的田里凭空冒出来的”。

2015年10月博士服务队驻村,2016年田凤坪村开始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起初面积不大,“我们慢慢说服,大家也慢慢试探”。服务队一家一家跑,一千多户人家,一年跑了大概五百家。

44.jpg

2016年驻村博士服务团队。

第一年试种的170亩油菜地里产的7万斤菜籽被油料所制种公司全数收购,25万现金交到农民手中。有了甜头,大家都愿意配合了。2017年,任小平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兼队长再次来到田凤坪村,油菜事业的第三年,“差不多成规模了,全村种植面积达2000亩,已经没有闲田了”。

很快,任小平发现,菜籽越产越多,但回购的种子越来越少,农民只愿意把三分之一的种子卖给油料所。一了解才知道,推广给农民种植的中双11号等油菜新品种含油量高,每百斤能榨41斤油,比一般品种高17%左右,一斤油卖12元钱,一亩地收差不多两千块钱,比卖种子划算得多,“老百姓不愿意卖给我们,愿意留着自己榨油,赚得更多”。

也就在这一年,田凤坪村举办了第一届油菜花节,“绝壁花海”已具雏形,任小平将送文化下乡的“红色骑兵”请到节庆的舞台演出。“当时很轰动,最高峰一天有一千人。”田凤坪这个小乡村一夜出名,成为不少人心目中的踏青胜地,晋升网红村。

55.jpg

2023年恩施市屯堡乡田凤坪村油菜花节现场。

徜徉“绝壁花海”的主要是自驾的恩施市民和游览恩施大峡谷的游客团队,一般旅游大巴从恩施市开过来大概45分钟,先看花再逛大峡谷,当天去当天回,中午吃个饭。进村的道路两边,农民自由摆摊,挑一筐鸡蛋就可以卖了,村里只负责规范化管理。“村里的农家乐原来只有两家,现在变成了十家以上。把自家的房子一扩建,围起来,添点设备,一年赚的比在外面打工强”。

任小平又忍不住算起账来:冬天种油菜、夏天种玉米,村集体一年增收10万元,旅游经济带动村产值两千到三千万元,“田凤坪村已经进入到一个良性模式”。

66.jpg

2018年驻村博士服务团队。

据统计,通过种植补贴和加价回购等政策,田凤坪村油菜种植五年累计生产良种100多万斤,总价值300多万元,油菜综合收益近1000万元,惠及全村70%贫困户;2021年油菜花季全村共接纳游客7.8万余人次,摊位销售量及农家乐达208万元,网红直播带货线上线下销售额达1839万元。

77.jpg

2020年驻村博士服务团队。

任小平说,驻村书记的职责主要解决党建和产业问题,最难的当然是做思想工作。当我们干了实事儿,所有的思想就开始转变了。

第一年,油菜花节开起来了。第二年,那位怕他们镀金走人的老组长就把农家乐开起来了。

2021年,在湖北省乡村振兴局统一安排下,油料所博士服务队转战斑竹园村。

斑竹园村2020年全面脱贫,2021年步入乡村振兴阶段,2021年7月,曾新华、张亮、刘星组成的团队来到斑竹园村,他们也是博士服务队驻村的第一棒。

斑竹园村有十个村民小组,共3700多人。一般种植玉米、土豆等作物,虽已脱贫,但传统农业比较落后。

这里没有田凤坪村的胜景,但峡谷地带从400米一直到1500米的高落差,给了斑竹园村“一时分四季”的独特优势。“我们第一年去,就发现这个地方气候特别适合种富硒油菜薹,2021年我们在低海拔地区试种了20亩,6月份又在高山地方试种,一年四季都有菜薹,我们突破了这个技术。”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曾新华说。

88.jpg

恩施市崔家坝镇斑竹园村油菜薹田。

专门吃菜不榨油的富硒油菜薹是油料所王新发团队选育的油菜新品种,而曾新华他们突破的技术叫作“高山油菜种植技术”,利用育苗、移栽和密植等手段,能有效提高油菜产量。

油菜薹是油菜开花之前顶尖长出的嫩茎叶,长到10至20厘米,就掐薹,一亩油菜可产300斤菜薹,掐三茬,差不多1000斤,一斤5元,每亩可以增收5000元。

2022年下半年,服务队动员村里农民种油菜薹,同时引入了一家农业电商公司,采取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种植,通过电商订单销售油菜薹。“我们提供技术,他们负责运营,种植了两百亩油菜薹。他们的老总最开始有点担心卖不卖得出去。我说你放心,只要吃过的人,都会觉得好吃,而且是富硒的。后来这家公司通过各种渠道,将我们的油菜薹打入到了盒马、沃尔玛等平台。”曾新华笑着说。

做油菜科研的曾新华2021年自愿要求来到斑竹园村,他说:“我本身就是农村出来的,又是学农的,就觉得我学的东西能够用得起来,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

两年的时间不长,但在斑竹园村的带动下,整个崔家坝镇的油菜种植面积已从零星的几十亩,扩大到1.2万亩。

相较于田凤坪村农旅结合的网红模式,斑竹园村能不能也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模式,即使服务队撤走了,依然能持续发展?“我觉得应该是可以的,尤其是油菜薹,不仅是一个斑竹园村,实际上在整个恩施州都是可以推广开的。从20亩到200亩,是一个质的飞跃,从200亩到更大的面积,将是一个很大的产业。”曾新华自信地表示。

只要是服务队弄的东西,老百姓都说好,科技的力量让村民深得实惠。还差几个月就驻村满两年的曾新华现在跟村民已经很熟了,常常路过村民家,村民都会叫住他:“曾书记,你们还有没有好东西、新的东西给我们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