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关百姓“油罐子”

把关百姓“油罐子”
湖北日报讯    2011年06月15日

    荆楚大地的春天,金黄铺地。

    作为连续十几年的油菜种植第一大省,湖北堪称中国人的“油罐子”。“油罐子”的健康与安全,关乎大矣。

    先说“双低”。双低油菜是指菜油中芥酸含量低于5%,菜饼中硫代葡萄糖甙含量低于40微摩尔/克。双低油菜中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以上,其中的油酸含量达60%,品质可与橄榄油媲美,被称为最健康的食用油。现在种植的油菜大部分为双低油菜。

    再说杂交。现在似乎无物不“杂”,如水稻、大豆、玉米,油菜也一样。杂交物种的优势主要在于产量高,但并非没有风险。

    有没有常规品种,产量高还健康呢?2010年度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双低油菜中双10号的选育及应用模式创新”,解决了这一问题。2005年,中双10号试验亩产165.1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4.35%,成为唯一一个在长江中游地区比杂交油菜增产的常规品种。在武穴进行的油-稻-稻连片示范中,最高亩产256公斤。在宜城进行的油稻两季示范中,最高亩产280公斤。

    这么一个好品种,怎样到达农民手中呢?我省开全国风气之先,试点政府统一采购模式:政府只用杂交品种三分之一的价格出资购买中双10号种子,免费发放给农户种植。

    据不完全统计,中双10号在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省累计推广面积2943万亩,创产值177.2亿元。

    这个奖励的背后,连接着一个名字——邹崇顺。

    今年62岁的邹崇顺是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从1977年起,他就开始双低油菜研究,是国内最早研究双低油菜的科研人员之一。

    当时的研究趋势是向高产进军,但品种均是“双高”,对营养吸收和动物饲料均不利。邹崇顺从有关资料中了解到国外油菜“双低”的研究趋向,因陋就简地开始了他的“双低”探索。

    困难、阻力均超乎他的想像,以至于一度被人为阻隔在油菜研究的大门之外。

    在最艰难的时刻,诞生了这样一幅图景:
    湖北大学侧门外是油料所的油菜试验田,路边一间10多平方米的小店里,邹崇顺在卖油卖米。
他甚至骑着三轮车,在湖大周边和车辆厂一带卖油。“人家都知道我是油料所的,最信任我卖的油的品质了。”今天哈哈一笑,当时肯定是笑不出来的。

    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研究,辗转安徽及省内多地,他选育的新品种终于在大江南北开花结果。10年前,他选育的中双7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当时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双低油菜新品种。十年后的今天,在单产和抗性上再一次取得突破的中双10号,将为我国油菜产业发展、为农民的增产增收写下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