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科院网]刻苦钻研攻难关 深入企业解难题

         中国农科院“走进科研一线·讲述精彩故事”专栏

刻苦钻研攻难关 深入企业解难题

记中国农科院油料所青年科技工作者 李文林

       【个人简介】

       李文林,男,1977年12月出生于江西南康,副研究员,硕士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农产品加工与贮藏专业,博士在读。1998年进入中国农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油料加工技术和产品开发的研究工作。

       作为主要执行人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2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等各类项目。获得专利13项(发明专利6项),鉴定成果7项,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表论文23篇,参与编写科技著作2部。近年来获得国家、省部、市各级科技奖励7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5完成人),湖北省技术成果推广一等奖1项(第1完成人),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第3完成人和第11完成人),中国农科院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第2和第3完成人),大北农科技奖1项(第1完成人)。

\

勤学苦钻 迅速成长

       我国是世界油料生产大国,而传统的油料制油加工存在着加工过程高温长时、能耗炼耗高、产品增值率低等问题和过度加工带来的质量安全隐患。针对这些问题,在团队首席科学家的指导下,作为主要科研骨干,李文林和科研团队通过10多年的协同创新,研发出油菜籽、油茶籽、紫苏、小桐子等油料脱皮(壳)和低残油低温榨油等油料产地加工工艺技术和成套装备,还开发出色香味俱佳且富含维生素E、甾醇、多酚等微量营养成分的低温压榨油、优质饼粕等产品。

       这些技术、装备和产品均具有提质增效、节能降耗、营养安全、绿色清洁等特点,有效解决了油料加工行业存在的加工过程高温长时、能耗炼耗高、产品增值率低、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多等问题,对于提高油料加工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起到了重要作用。

贴近企业 用心服务

       科研来源于社会需要,李文林深知这一点。在开展创新研究的同时,他一直与企业保持着密切联系。为了解企业需求,连夜乘坐火车,开车四五个小时去外地都是常有之事。他也常常在企业里待上三五天,甚至十天半月,帮助他们解决技术难题。

       2009年,李文林帮助福建三本农业高科技有限公司安装调试油茶籽脱壳和低温压榨生产线。此前,企业都采用高温压榨和化学浸出工艺,这两种工艺存在油脂营养成分被破坏和溶剂残留的问题。由于是第一次安装低温压榨生产线,他和企业技术人员都没有经验,在安装过程中接二连三地出现了难题。为了早日建成生产线,他把行李从宾馆搬到了企业,吃住都在工厂。期间,他因着凉发着温烧,企业负责人要他休息几天,他依旧坚持工作。经过努力攻关,他与技术人员终于攻克了技术难题,建成了国内领先水平的油茶籽脱壳低温压榨生产线。

       2008年7月,李文林去往柬埔寨,帮助解决棕榈油转化生物柴油技术难题。在当地,他遭遇水土不服等困难,但仍连续一个多月为当地企业开展技术攻关、生产调试和技术培训,帮助柬埔寨建成了第一条生物柴油生产线,受到柬埔寨首相洪森的关注。

注重推广 效益显著

       技术成果只有获得应用才能体现出价值,李文林十分注重成果转化。他与团队一起创新技术成果市场推广机制,构建了从技术、装备、产品、标准到工程设计的完整技术服务推广体系。通过示范生产线和样板工程的建设,建立起良好的推广网络。

       他和团队研发的技术和装备已经在全国16个省市区的40多家油料加工企业推广应用,累计实现直接创收1000多万元,为油料加工行业实现节能减排、提高经济效益、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成果转化成效突出,李文林作为第一完成人的“油料低温制油关键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项目获得了2014年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一等奖。此外,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李文林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