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市场报]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获国家发明奖

       1月8日,国家2015年度科技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李培武研究员登上大会主席台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颁奖,他主持完成的“农产品黄曲霉毒素靶向抗体创制与高灵敏检测技术”荣获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该成果是我国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领域率先取得的重大突破。

       黄曲霉毒素是人类迄今发现污染农产品和食品毒性最强的一类真菌毒素,其中黄曲霉毒素B1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是目前已知最强的化学致癌物之一,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中,尤其容易污染花生、玉米、大米、食用油等粮油产品。目前常用黄曲霉毒素快速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法、免疫亲和法和液相色谱分析法等,但不能满足从农田到餐桌现场高灵敏快速检测需求。由于黄曲霉毒素毒性极大而免疫原性差、抗体创制盲目、探针灵敏度低、假阳性率高等问题,高灵敏检测技术成为长期以来难以攻克的世界性难题。

       针对这些问题,李培武领导团队历时15年,在国家“863”、“948”计划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重大专项等项目支持下,发明了高效筛选杂交瘤的一步式半固体培养-梯度筛选法,探明了黄曲霉毒素分子免疫活性位点及靶向诱导效应,解决了杂交瘤选育难度大的瓶颈难题,创制出1C11、2C9、10G4等高亲和力抗体、基因重组抗体和纳米抗体,创造了灵敏度最高、特异性最强的世界纪录。

       为满足不同种类农产品高灵敏现场检测的需求,该研究团队通过技术转化和产品创新,首创了黄曲霉毒素铕标记时间分辨荧光检测等3种黄曲霉毒素高灵敏现场检测技术,开发出17种试剂盒和3种检测仪器,灵敏度比现有同类技术提高10-50倍,假阳性率小于5%,检测成本降低75%,检测时间缩短80%。获得中国、美国、韩国等发明专利33项,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近百篇。

       这些技术成果和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农产品(花生、稻米等)、食用油(花生油、玉米油等)、调味品(花生酱等)、乳制品(鲜牛奶等)和饲料生产等领域的质量安全控制与检测,并被美国UC Davis、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和北京大学等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