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农民种油菜不再“受伤

科技部实施“油菜丰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推动集成创新,使原来亏损的油菜种植实现盈利

农民种油菜不再“受伤”

        5月是长江流域收获油菜的季节。湖北云梦县种粮大户陈木章望着眼前的大片的油菜,心里很是高兴。再过几天,他的1300亩油菜就可以收获了,收益会是相当可观。“这还得感谢油料所,他们提供了全程技术和跟踪服务,我才有信心种这么多的油菜。”陈木章说。

       陈木章所说的“油料所”就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由该所主持的科技部“油菜丰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已经开展了3年。3年来,在各个子项目组的共同努力下,单位面积产油量提高10%,油菜生产成本降低10%至15%。原来亏损的油菜种植如今可以盈利,种植油菜的农民不再“受伤”,种植油菜的热情慢慢回来了。

       瓶 颈:耕种收技术脱节

      “2012年,我国食用油的自给率为35.5%,与农业部设定的自给率60%的安全线相去甚远。这暴露了我国食用油供应安全存在着严重隐患。”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张学昆说。资料显示,2012年我国食用油籽进口超6200万吨,同比增13.6%,食用植物油进口近1000万吨,同比增23.1%。国内市场的供给不足是由于国内油料生产耕地面积有限以及油菜产量徘徊不前等因素造成的。“因此,挖掘国内油料生产潜力是提高我国食用油自给率的必然选择。这也是当时科技部设立这个项目的最重要的初衷。”张学昆介绍。

       油菜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国产食用植物油中,约有55%来自油菜籽。张学昆说:“油菜是我国惟一的冬季油料作物,基本上不与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争地,这个特点是其他油料作物无法比拟的。利用水稻收获后的冬闲耕地种植油菜,不仅有效地利用了耕地,而且增加了油菜的产量,可谓一举两得。”

      “但是由于我国油菜耕种收各环节的技术严重脱节,无法形成合力,因此严重制约了我国油菜种植规模,种植油菜的成本高居不下。”张学昆告诉记者,长期以来,我国油菜种植在育种、栽培、土肥、机械化耕种等方面的技术上各自为战,各环节缺乏有效的衔接互动,尽管有的环节技术很先进,但却被耕种收整个过程中技术效益低下的环节所抵消,最后的结果是农民种油菜亏损,因此有效地整合资源,开展技术集成,便成为项目立项的一个重要原因。

       路 径:开展耕种收技术集成

       张学昆介绍,在这个项目开始之前,专家们的研究资源是分散的。“你租几亩地培育种子,我租几亩地搞收获机械,有人还在研究播种,互不相干,取得研究成果以后交流也很少。”

       “在科技部的主导下,我们一改过去的研究思路。”张学昆说,针对传统油菜生产中存在的技术分散问题,项目组形成了将不同的单项技术在统一示范区域集成组装,大规模集中连片示范的思路。项目组租用了1000多亩地,将原来分散的技术集中用在一块地上,从育种、播种、施肥、收获等各个环节,都应用了最先进的技术。“这样有利于将油菜生产的各个环节紧密连接起来,每一项技术都与上下环节有效衔接,有问题随时改正,使得技术研发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也保证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张学昆告诉记者。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针对机械化耕种研制出了“中双11号”新品种。“中双11号”的抗裂角特性,一方面利于减少角果炸裂导致的菜籽损失率外,另一方面延长了机械收获的最佳适收期,提高机械收获的适应性,有利于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张学昆说:“这种从整个耕种收链条有针对性的研发,集中地体现了集成技术特点。”

      “油菜丰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集合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等研究组织以及星光农机等企业,实现了产学研用良性衔接。陈木章的1300多亩油菜就应用了这些集成技术。因此,他对技术集成的优势感慨颇多。“技术是全程的,从播种到收割都有技术配套,让我省了不少心。”陈木章说。

       关 键:提高机械装备的针对性

       研发适合油菜播种和收获的机械装备是提高油菜种植效益的关键。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究员吴崇友介绍,传统联合收割机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首先联合收割机必须等到油菜枯熟以后才能使用,延长了正常的收获期,这对于多熟区下一茬作物的生长十分不利。同时,由于联合收割机收获的油籽含水量较高,在实现规模经营以后,大量的油籽如果得不到及时晾晒,就会发生霉变、发芽,损失很大。再者,枯熟期的油菜在使用联合收割机时损失率很高,而且不可控。

       针对传统收割机存在的问题,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机械企业发明了分段式收割机。油菜割晒机将油菜割倒晾晒,利用油菜的后熟作用催熟油菜。经过几天的晾晒,油籽的含水量下降,更重要的是油菜割晒机解决了高大茎秆油菜的切割、输送和铺放的问题。长江流域的油菜秸秆高达1.7米以上,传统联合收割机“吞咽”有困难。随后捡拾脱粒机对铺好的油菜进行脱粒,由于捡拾台对地面的仿形功能,机器对油菜的咬动变得非常小,损失率减小。“由项目组联合农机企业联合研发的油菜割晒机和油菜捡拾脱粒机,分段收获总损失率低于6%,填补了国内空白。”吴崇友说。

       陈木章说:“机械化最大的好处在于省时省工。”一个农民原来一天种半亩地,机械化之后每天能种30多亩,不但弥补了劳动力的短缺,而且抢占了早种高产的先机。他给记者算账,传统人工收割一亩地需要2个工,合计200元的人工费,而现在机械收获大约每天可以完成60亩,每亩地只需要80元。耕种收环节的人工成本大幅下降,种植油菜可以获利。

       统计显示,2012年我国油菜的种植面积增加了3%左右,这是积极的信号。我国南部三熟区还有可供种植油菜的耕种面积大约在8000万亩,潜力巨大,但由于缺乏适合三熟制的早熟品种、栽培技术、收获技术,研究和利用还处于空白阶段。张学昆说:“今后项目组将争取科技部进一步的支持,集中力量攻关,实现三熟制早熟油菜生产集成技术上的突破,进一步挖掘我国的油菜生产面积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