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市场报]科学家当起种植大户 功成油菜全场机械化

       5月11日,湖北云梦县台湖农场的1000多亩油菜田迎来收获的季节。十几台联合收割机、分段收割机现场演示机械化收割油菜籽。当日,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在此举行了长江中下游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现场观摩会,这标志着我国油菜实现了全场机械化生产,解决油菜产业“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经专家现场测产,全程机械化种植的油菜高产品种——阳光2009,理论单产达172.6公斤,实际单产可达150公斤以上,每亩直接生产成本由传统种植的1500元左右降低到446.4元,使农民种植油菜由原来亏本750元转而直接赢利300多元。

      该现场会的另一亮点是探索了专家种田的成果转化新模式。成果转化普遍存在“小试能成功,交给农民后不管不问,实际生产技术不配套”的问题,在中国农科院成果转化局指导下,该项目首席专家、油料所张学昆研究员充当了种植大户的角色,转包了台湖农场1300多亩冬闲田,购置了20多万元的油菜机械装备,投入租金、化肥、农药、管理等资金60多万,采用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进行试验示范,实现了赢利,让农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据张学昆长期以来,我国油菜生产各个环节技术相互脱节,品种、栽培、土肥、植保、机械装备各领域独自研究,独自示范,无法形成合力,导致油菜种植成本高居不下,长江流域种粮大户几乎都不敢种植油菜,严重制约了我国油菜规模化生产。

       为攻克这一难题,张学昆团队协同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等多家单位,将已研发的油菜高产品种“阳光2009”、机械精量耕播技术、配方施肥、防渍、草害防控、一促四防、机械分段收获等7项技术成果集成组装,形成了品种、农机、农艺配套的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阳光2009”油菜新品种是由油料所张学昆科研团队选育的,2011年通过审定,国家区试平均亩产177.9公斤,含油量44%,是我国首个产量和产油量显著超过杂交对照品种的国审高产优质常规油菜新品种,且抗倒性和抗病性好。

       通过在示范基地开展1年的试验表明,传统种植油菜的人工成本为10—12个工,而采用全程机械化技术种植后,人工成本平均降至不到1个工,耕播、除草、收获效率大大提高。按传统油菜种植1亩地12个工计算,加上种子、化肥等物化成本300多元,合计生产成本1500左右。每亩油菜收获菜籽300多斤,收入750多元,因此,农民种植油菜仍亏本750多元。而采用全程机械化技术后,扣除人力和种子、化肥等物化成本,每亩油菜纯收益可达303.6元,改变了种植油菜不赚钱的局面。

       同时,该项目还实现了油菜生产机械化、轻简化、集成化、规模化、标准化,对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和实行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