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卫视]强信心 稳预期 促发展·追风逐浪新需求│新突破!把鱼油从深海送入工厂

作为市面上最畅销的保健品之一,深海鱼油的价格长期居高不下。日前,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实现技术突破,有望将常见的“藻油”“菜油”变成深海鱼油,送入寻常百姓家。

走进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的实验室,眼前发酵罐里的,就是处于小试阶段,正培养在酵母中的EPA。EPA被称作“血管清道夫”,是深海鱼油最主要的营养成分之一。

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龚阳敏:“我们将EPA的合成途径转移到酵母里面去,通过这种高密度的发酵,可以源源不断地、持续地生产高纯度的EPA产品。”

过去,EPA只能从深海鱼中提取。由于原料高度依赖进口,加上复杂的生产提纯工艺,国内的鱼油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如何可持续、规模化生产EPA?从事了十年藻类研究的龚阳敏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思路。

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龚阳敏:“因为深海鱼油它是通过(鱼)捕食富含EPA的微藻,才能在它的体内油脂里面富集到EPA,所以最源头的EPA来源还是在海洋藻类,所以我们在想,海洋藻类里面是不是有蕴含能够突破EPA代谢瓶颈的因素在里面。”

每年,全球市场对EPA的需求量达2万吨。要在这片“蓝海”抢占先机,龚阳敏团队投入数百万元研发费用,反复实验和攻关。

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助理张毅:“我们发酵罐基本上是每4个小时就要取一次样,比照顾自己还要仔细,因为菌稍微有一点变化,它就要‘死’给你看,也不可能说是周末我们人休息,它菌也会休息,我来了两年多,我们老师就基本上没有休假。”

十年的坚持,龚阳敏团队成功从一种海洋藻类中发现了调控EPA含量的关键基因,找到了以微生物或植物合成深海鱼油的路径,EPA含量达到40%,远高于深海鱼油的18%。今年初,国内首款EPA乙酯药物获批,开启了EPA处方新药在国内的临床应用,潜在市场超过330亿元。未来3到5年,龚阳敏团队将力争在百升级、吨级发酵罐内展开中试,为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做准备。

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龚阳敏:“最后老百姓他在市场上能够看得到我们技术突破所开发出来的一些产品,对我们从事生物技术研究的人来说,我觉得那个时候可能是最开心的时候。”

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油料品质化学与加工利用团队执行首席郑明明:“未来我们团队还是进一步聚焦食用油的营养、健康,为我们中国的老百姓提供廉价物美的高品质油脂,把中国人的健康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