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媒体关注

[中国科学报]技术集成吹响油菜产业结构调整号角

字体

       ■本报记者 鲁伟 通讯员 余波 邹仕乔

       5月13日,在湖北黄梅县分路镇旱地油菜示范现场,人头攒动,示范田里,各种现代化的农机装备一字排开。

       随着现场一声令下,6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同时启动,几分钟便完成油菜的收割、脱籽和装袋。紧接着,几台多功能深耕机登场,只见剩余半米高的油菜秸秆被瞬间粉粹,并将紧实的油菜地变成土质松软的已耕地。随后登场的机械式精量播种机,将黑褐色的棉花种子有序地播撒在新耕的田地里……

       “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时刻。”在现场观摩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陈萌山高兴地说,这意味着我国油菜产业终于摆脱了传统的耕种模式,迈向了全程机械化和现代化,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

       油菜产业最困难的一年

       当前,对于油菜产业而言,信心比黄金更宝贵。2015年,受国内政策和国际市场影响,国内油菜籽收购价格大幅下跌,每公斤收购价从5.1元跌至3.5元,种植效益下滑,不少油农亏损严重,悲观情绪滋生。

       “今年将是油菜产业最困难的一年。”陈萌山指出,从国内主要产区传递出来的信息均为负面:收购价格下降、油菜产量下降、种植面积下降、农民积极性下降,随之而来的,是库存的增加和国外进口的增加,油菜产业又一次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

       同样的问题还曾在2008年前发生过。由于生产效益偏低,全国油菜种植面积连续下滑,油菜产量连续减产。2008年1月9日,农业部在湖北黄梅县举行了全国振兴油料生产计划启动仪式。此后,国内油菜生产连续迎来增产增收。

       在油菜界,有句话叫“世界油菜看中国,中国油菜看湖北”。而湖北黄梅,在不经意间成为中国油菜产业两次振兴的发源地。

       对此,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王汉中研究员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他表示,2008年至今,我们靠价格拉动和政策刺激,以高投入高产出的方式迎来了油菜产业的振兴;现在我们面临的形势更严峻,油菜产业的第二次振兴必须依靠技术革新和创新驱动,走绿色高效的发展之路。

       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探索供给侧的技术模式创新,将“高投入高产出”转变为“提高单位投入产出效益”,成为油菜产业振兴的有效途径。

       如何破题?陈萌山认为,过去我们强调精耕细作、强调单项技术的突破,对油菜产业机械化程度重视不够、对技术间的系统集成重视不够。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农科院从2013年开始,启动了“油菜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项目由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牵头,联合多家优势单位,重点开展“油稻”“油菜—玉米”“棉油”等轮作制机械化条件下的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

       目前,该项目团队相继研发9项核心关键技术,并在湖北黄梅县进行集成组装,建立了全程机械化“油菜—棉花”“油菜—大豆”轮作技术新模式,并在黄梅县分路镇建立了万亩示范基地。

       据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副所长张学昆研究员介绍,相比之前的机械化分段收获技术模式,研究团队引进了油菜化学干燥技术,实现了机械联合收获,降低成本100元,约占成本的四分之一,收获效率也显著提高一倍。

       据介绍,从2013年以来,国内相关示范基地喜讯连连,油菜生产成本不断下降。2013年,湖北云梦县示范基地率先降低成本,从传统的每公斤超过5元降至2.9元;2014年,湖北公安县示范基地再次下降至2.3元;2015年,湖北襄阳市示范基地成功下降至2.0元;2016年,湖北黄梅县示范地基再创新低,达到每公斤1.75元。

       “国际上油菜主要出口国的田间生产成本大概是每公斤1.5元至2元,这意味着我们已经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陈萌山说。

       亟待建立国家保护区

       如何让油农重拾信心?陈萌山认为,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意识到油菜产业的战略地位不能动摇。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油菜常年种植面积约1.1亿亩,菜籽油占国产油料作物产油量的55%以上,是国产食用植物油的第一大来源,在维护国家食用油供给安全战略中居于核心地位。

       仅2015年,长江流域主产区夏收油菜籽产量达到1388万吨,占全国的90%。陈萌山认为,加快建立长江流域双低优质油菜保护区,深化油菜产业结构调整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

       作为油菜大省,湖北油菜总产量连续19年全国第一。2016年4月,湖北在国内率先启动保护区建设,印发《关于建设双低优质油菜保护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根据《意见》要求,湖北油菜保护区将重点突出长江、汉江流域主产区,主要包括监利、武穴、天门等35个油菜种植20万亩以上的重点县市区。同时,力争到2020年实现重点区域油菜产业的“品种双低化、全程机械化、功能多元化、服务社会化、加工标准化、品牌优质化”,带动全省双低优质油菜籽产能稳定在250万吨左右。

       “湖北省的做法具有很强的战略眼光,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长江流域双低优质油菜保护区的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国油菜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保障我国食用油产业安全。”陈萌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