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从江苏东台召开的油菜“双密双高多抗”技术模式观摩活动现场传来消息,东台市弶港镇采用耐密高产高油多抗新品种和密植高产高油多抗新技术(即“双密双高多抗”技术)连片种植的200亩“中油杂501”,在苗期和蕾薹期历经多轮雨雪冰冻天气后丰收在望,经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田间评价,理论亩产达370.3公斤。
据介绍,2023年秋播以来,以“中油杂501”为核心的油菜“双密双高多抗”技术模式在长江全流域累计推广100万亩以上,以四川彭山为代表的长江上游和以湖北襄阳为代表的长江中游示范片机械化实收亩产分别达到306.7公斤和263.8公斤,是“中油杂501”继生产示范创多项高产纪录后大面积推广应用创造佳绩。
“中油杂501”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王汉中院士团队历经10年攻关选育而成的优势品种,具有耐密植、高产、高油、多抗特性,区试(种植密度约2万株/亩)平均亩产213.11公斤,含油量高达50.38%,平均亩产油量107.35公斤,亩产和亩产油量分别比对照增产12.66%和26.93%,品质优于国际双低标准。配套每亩3万株以上密植生产技术,2022年在湖北襄阳旱作区示范点理论亩产达419.95公斤,刷新了我国冬油菜单产纪录。2023年在湖北江陵稻油轮作区经农业农村部专家组实收亩产达303.8公斤,创下湖北省百亩机械实收产量新纪录。该品种兼具耐盐、抗病、抗倒、抗寒等多项抗性,2023年在江苏东台盐碱地200亩连片种植,机收亩产达323.87公斤,创盐碱地油菜高产纪录。
当前,我国食用植物油对外依存度高,进口来源地集中,保障油料供给安全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作为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油菜常年种植面积超1亿亩,占国产油料作物产油量的半壁江山,提升油菜产能对保障食用油供给安全意义重大。2022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三年对发展油菜作出部署,2023年秋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油菜大面积单产提升三年行动。然而,2023年秋播以来长江中下游油菜主产区经历了苗期暖冬旺长、入冬后断崖式降温、蕾薹期极速升温和再次断崖式降温的“大冻”考验,对油菜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开局之年带来严峻挑战。
油菜“双密双高多抗”技术模式是在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科院创新工程稳定支持下,由中国农科院油料所联合相关单位,以耐密高产高油多抗油菜新品种“中油杂501”为核心,集成高密机械化联合精量播种、油菜全营养缓释配方施肥、精准化调控旺促壮、绿色综合防灾减灾、机械分段减损收获等技术研制而成。专家一致认为,该技术模式有效克服了极端天气对油菜生产的不利影响,在大面积推广应用经历严重倒春寒的灾情下,表现出冻害发生轻、生长恢复快、产量损失小等突出优势,确保了“大冻”之年夺丰收。加快推动“双密双高多抗”技术在我国油菜主产区应用,对促进我国油菜单产大幅提升和农民增收、产业增效、国家增油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由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科院油料所主办,江苏省农科院、东台市人民政府、苏州市农科院承办。中国农科院万建民院士、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王汉中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张献龙院士,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田有国,中国农科院成果转化局副局长王宇鸿,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何金龙、油料所所长黄凤洪,江苏省农科院副院长黄俊等领导专家以及企业代表等共230余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