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轮播新版

首页轮播新版

良种良技赋能大豆油料产能提升

字体

9月22日,中国农科院大豆油料产能提升科技攻关行动成果集中展示现场观摩与交流研讨会在湖北天门召开,中国农科院油料所首创的ARC生物耦合技术与选育的大豆新品种中豆63、花生新品种中花16,配套精量播种、绿色防控、低损收获等绿色增产技术集成应用,克服了连续2个月的高温干旱不利气候,实现大豆、花生大幅增产增收。

11.jpg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决策部署和农业农村部关于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部署,中国农科院启动实施了“大豆油料产能提升”科技攻关行动。此次会议集中展示了中国农科院组织多单位协同、全链条攻关取得的创新成果。中国农科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黄三文在会上讲话中强调,中国农科院作为农业科研国家队,要以科技赋能粮油产能提升,发挥优势协同全国科研力量,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深度融合,强化成果集成落地应用,为国家粮油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天门黄潭镇采用油料所ARC生物耦合和中豆63集成技术的示范田面积达2万亩以上,多宝镇采用油料所ARC生物耦合和中花16集成技术的示范田面积近5万亩。经专家机械化实收测产,采用ARC生物耦合技术的中豆63、中花16,亩产分别达308.1公斤、447.04公斤,比未采用 ARC 技术的中豆63、中花16田块分别增产17.56%、18.9%,比当地未采用ARC技术的常规品种分别增产36.9%、51.23%,大豆、花生示范田平均每亩分别增收约400元和700元。且采用ARC技术的大豆、花生结瘤效果显著,对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和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33.jpg

ARC生物耦合技术由油料所李培武院士团队首创,2020-2024年在全国大豆、花生主产区开展了百亩田、千亩方、万亩片和10万亩片示范应用,结果显示该技术对大豆和花生均具有诱导高效结瘤固氮、促进根系发育和植株生长、减少黄曲霉等有害生物丰度、防止脱肥早衰、提质增产等效果,2023年入选全国农业主推技术,2024年被遴选为全国十大农业重大引领性技术,2025年入选中关村论坛国家重大科技成果。 

中豆63是油料所南方大豆遗传育种团队选育的高产优质广适大豆新品种,具有丰产稳产、抗高温干旱、耐多雨高湿等特点,适合长江流域、西南山区、黄淮海及滨海盐碱地种植,入选中国农科院“100项前沿性、标志性重大农业科技成果”。中花16是花生遗传育种团队选育的高产高油多抗花生新品种,具有抗旱、抗倒、抗叶斑病和锈病、稳产性好等特点,先后四次入选国家主导品种,适合长江流域和黄淮等省市花生产区种植。

3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