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油料所全面解析植物油脂合成与含油量遗传改良机理

字体

近日, 油料所联合华中科技大学、湘湖实验室等有关单位,在国际知名杂志《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发表了文章,系统总结了植物油脂研究最新成果,提出了“油脂生产链”新框架,揭示了油分积累与光合作用及关键调控因子的密切关系,为全球粮油安全和绿色能源发展提供了战略性思路。

据油料所油料作物基因组学与抗病性改良创新团队资深首席科学家刘胜毅研究员介绍,油料作物是食用油脂和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也是多种天然活性功能因子的重要来源,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维护人民健康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全球对植物油需求不断增长,如何提升油料作物的含油量和油脂品质,成为农业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重要课题。

为探清影响油料作物含油量提升的核心因素,该研究首次以“油脂生产链”的视角全面解析植物油脂合成,通过对遗传控制、合成调控和原料供应三个环节深入分析,提出油料作物的含油量与光合作用和能量代谢紧密相关重要观点,明确了核心调控、统筹协调多条代谢途径的两个关键基因,并发现油菜等作物的油分主要来自角果的光合作用,而非传统认为的叶片,这一发现改变了人们长期以来的认知。该研究还针对基因编辑育种难以走向田间的问题,总结出综合光合作用效率、碳源供应和关键调控因子的系统改良思路,为现代育种指明了方向。

该研究得到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重点任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油菜产业体系等项目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93/plphys/kiaf358

2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