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是中国第一大油料作物,从西南到东北,从山区到平原,从晚秋到盛夏,1.1亿亩的油菜花海开放在祖国大地上。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让中国人的“油瓶子”里多装中国油。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扩大油菜面积”。如何扩大?这个春天,我们走近油菜花海中最忙碌的一群人。
春天是什么颜色?如果你来到长江沿岸,答案毫无疑问是油菜花黄。清风吹拂金波涌,人们流连于它的美丽,但鲜有人知中国食用植物油对国外进口的依存度竟高达70%。如何端稳中国人自己的“油瓶子”,油料专家们一直在路上。
这次,他们的任务是去江西吉安市遂川县收割一块特殊的油菜田。那里种植的是来自湖北的新品种“中油早1号”,也是我国最新培育的短生育期油菜品种。
长江大学农学院教授测产专家组成员张学昆:“这个相当于一个会战,攻关的会战,从湖南、安徽、浙江一直到四川,都非常期待,等着收割机轰隆隆一响,油菜籽滚滚地出来,期待的心情。”
这是一块100亩的连片油菜地,是“中油早1号”走出试验田后的第一次规模化种植。一到菜地,张学昆就捧起油菜荚查看长势。
长江大学农学院教授、测产专家组成员张学昆:“这个还可以,像它这棵角果是200多个、快300个了,它结实率都很好,该结籽的都结了,油菜就靠角果 ,角果越多产量越高。”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扩大油菜面积”,用好长江流域的冬闲田,这是国家战略的破题之道,也是摆在科研人员面前的难题。传统油菜的生长期至少要200天,而南方的“稻-稻-油”模式,留给油菜的生长期不到180天。怎样缩短油菜生育期成为科研关键,而“中油早1号”能在实验田把生育期控制在170天,甚至更短。那么,真正规模化地种到地里,效果会怎么样呢?它需要一场实收测产来证明。
4月的江西,雨水不断,湿哒哒的油菜籽无法顺利脱壳,一大半掉在了地里。这让信心满满的科研人员犯了难。
长江大学农学院教授、测产专家组成员张学昆:“江西这边春天的雨水增加了,千粒种影响也大,这种下雨多了,头痛的要命。”
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新发:“从13号过来一直在下雨,地里、沟里都一沟的水。”
为了保证测产数据的准确性,专家组建议将油菜转移到室内,适当晾干后第二天再进行测产。
晾干后的菜籽在大棚里脱粒、装袋、称重,可就在这时,专家们在脱粒后的废弃残渣里发现了问题。
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研究员邵华:“现在这个机损率可能会偏大,是因为天气造成的,这就不是个正常的机损。”
每一粒菜籽,都关乎到新品种的成败。专家们蹲在地上一粒粒清理残渣,这一刻,他们比农民更希望颗粒归仓。这种热切,源自中国农业科研人员的使命感。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汉中:“我们食用油这一块,事实上中国的‘油瓶子’基本掌握在美国的手里边,我们每年进口的食用油料大概要相当于9亿亩耕地的产能,我们的愿景就是希望能够30 年之内,相当于现在的油菜面积再翻一番。”
就如同这贸然闯入的电闪雷鸣,科研的路,从来没有一帆风顺。“中油早1号”的选育过程,困难重重。过去6年,育种团队每年都会对上万份油菜种质进行鉴定,一轮轮地筛选和配置出表现优异的杂交组合。不到30人的团队,近30年来育成新品种达到59个,累计推广面积超过2亿亩,包括我国首个含油量达到50%的国审冬油菜品种“中油杂19”;刷新中国冬油菜高产记录的“中油杂501”;全球首个硒高效蔬菜杂交种“硒滋圆1号”等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汉中:“你要想培育一个好的品种,要服务于生产,那你必须到生产实际,要看看我们品种有什么问题,还有什么改良的,因为我们的使命就是不断地要打败自己、超越自我,这样子你才会有新的品种、新的成功。”
采访中,我们发现,油菜育种专家们也许是农科院出差最多的一群人。一年四季,不是在推广新品种,就是在寻找新材料,不是在试验田,就是在生产一线。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汉中:“任何一个成果,尤其品种出来,它都要好多年,光在我们武汉地区好还不行,一定要最后到油菜的主产区,它们也要好才行。”
经过收割、脱粒,公布“中油早1号”测产结果的现场会如期举行。四川、湖南、江苏、广西、福建……来自南方多个省份的200多名专家、企业家、种植大户,挤满了这条窄窄的田埂,等待宣布最终的测产结果。
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新发:“根据昨天专家的测产,我们的实收达到了330斤以上,这个也是创造了我们三熟制短生育期油菜的高产纪录。”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王晓东:“稻油轮作产量可能会高一些,我没想到‘稻稻油’产量这么不错,真的非常不错、有点震撼。”
种了一辈子油菜的当地农民,也对这高产早熟的油菜充满好奇。例如,这籽的颜色,他们瞅着就有点儿陌生。
每一把雨伞下都是一位“考官”,未来他们也会成为“中油早1号”的“推广员”,将新品种推向更广袤的天地。
江西兴安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何强生:“中油所的品种我们也持续在关注,着力去大面积地推广,发挥它们增产增效的作用。”
一粒种子里的新质生产力,正在从湖北走向长江,未来还将影响世界。
中国工程院院士油菜遗传育种学家王汉中:“我们准备到祖国的最北端建立育种基地,中俄合作创建‘北亚油谷’,跟‘美洲油谷’相媲美的全新油料种植区域,我们中华民族的粮油供给才能够有长期保障。”